关于本书的一点意见
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市紧密联系的。我想过了。既然冉明在江南论禅,那么为啥不趁机让宗教给冉明个合法身份呢?比如“大轮明王”什么。同时宗教在那个时代的威力很大的,而且很多都市原始状态的,支流派别基本还在萌芽状态。冉明面对的宗教势力基本是分散状态,所以如果能以后世经验打造个适合自己的教派,或者成为某个有影响力的教主或者宗主哪对冉明以后得事业绝对有利。同时当时的宗教徒们享受着超然的待遇,记得后来的梁朝皇帝几次舍身出家。搞的大臣几次动用国库把皇帝赎出来,直接动摇梁朝经济。而北周宇文扈悔寺灭僧-
(不是真灭而是强制和尚还俗)同时让汉人参军提高汉人子弟的待遇,得到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直接灭了北齐(北齐以前一直压着北周打)。因为以前**为了维护民族统治一直不允许汉人参军,汉人要参军只能以胡人的名义,或者成为“奴军”,也就是汉奸部队武器差,待遇没有盔甲只能从对方死人身上剥。为什么汉人后来在隋朝又多了呢,主要是拓跋宏汉化改革高欢和宇文篡北魏,以及不久之后的随代北周大量鲜卑族害怕汉族报复以及新王朝的绞杀换了汉姓,然后一普查人口汉族扩大了(含泪啊)。既然冉闵的“杀胡令”能搞的冉魏被围攻,那么作为穿越者的冉明应该知道绞杀只可能激起反抗,可能应该改变冉闵的思路改杀为抚,改灭为分。作者是**人应该知道政府的民族政策。而我是云南人,我要说的是明清政府在云南搞的几次大改革实际上就分化了很多民族问题。
云南的民族起义到了清朝基本上绝迹,近代最大一次是白秀文的**以及60年代所谓的“沙甸共和国”(回民**)其它本土民族早就依附**政府了。所以我很看好冉明能在宗教矛盾的初期看到宗教的问题。同时英国近代的兴起和当年统一宗教也是分不开的。英国国教属于英国**派而非天主教,英国国王本身就是英国教派的最高大主教。另外还要聊聊参谋制度的问题。中国古代参谋又叫幕僚,属于私人性质。而军队首领一般把军队看成自己的私兵。所以唐朝虽然强大但是在军队领导上吃得就是这亏,所以在急需人口的魏国在宏观上应该以合适的民族政策来统治。不然继续高压态势游牧部落的骑兵可是说反就反。微观上应该参考近代参谋体系和我军的军政分开的体系把思想工作做到个人。这样的军队即使造反恐怕最后也会不了了之。
记得红军初上井冈山,红军一个团的团长想拉走部队。最后还没到国军地盘一团人最后跟着团长到国军区的就只有几个人,还是这个团长的心腹。后来散了的人全部陆续回到井冈山部队得以重建。比较完善不可能冉明可以借鉴宋太祖的做法。(不要小看宋太祖,把宋太祖兵制搞坏的是宋太宗。一个潘彬就能说明问题,太祖时以浮桥渡江打下建康的是他,而后来宋辽大战。敌未至己先逃的也是他。一样的将,一样的兵只是换了领导就成了这样子“坑爹”)
一个人主持军事决战这是不可想象的,得为以后大战谢艾留伏笔,一个冉明或许不够战胜谢艾,但是三个冉明呢?题外话:我可以问问拓跋圭,苻坚你是怎么设计的?这两个人如果因为这几件事就挂了太可惜了。拓跋珪如果不死可以把拓跋圭请到邺城来把鲜卑汉化改革事件提前。而苻坚可以把他描写成“七擒七纵”的孟获。
同时还可以穿插到冉明对付太子的各种阴招上来。处理好这些,这本书一定好看。民族自治区这种超时代的东西希望不要出现。因为那时候的民族意识还没到哪份上。记得罗马征统治过很多民族,可是一旦国势衰落就被民族灭了。所以实在不忍心看到冉明拯救的王朝毁于一旦。